zhangwei 发表于 2024-11-1 19:33:46

偃师造人

周穆王西巡狩①,越昆仑,不至弇山②,反还。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穆王荐之③,问曰:“若有何能?”偃师曰:“臣唯命所试。然臣已有所造,愿王先观之。”穆王曰:“日以俱来④,吾与若俱观之。”

翌日⑤,偃师谒见王。王荐之曰:“若与偕来者何人邪?”对曰:“臣之所造能倡者⑥。”穆王惊视之,趋步俯仰,信人也。巧夫其颐则歌合律⑦,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王以为实人也。与盛姬内御并观之⑧。技将终,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王大怒,立欲诛偃师。

偃师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革、木、胶、漆、白、黑、丹、青之所为。王谛料之,内则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则筋、骨、支、节、皮、毛、齿、发,皆假物也。而无不毕具者。合会复如初见。

王试废其心,则口不能言;废其肝则目不能视;废其肾则足不能步。穆王始悦而叹曰:“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诏贰车载之以归。

夫班输之云梯⑨,墨翟之飞鸢⑩,自谓能之极也。弟子东门贾、禽滑釐闻偃师之巧以告二子,二子终身不敢语艺,而时执规矩。(卷五《汤问篇》)

①周穆王:周昭王之子,好远游。有《穆天子传》记其西游的传说故事,甚详。  ②弇(yān)山:即弇兹山,神话传说中所谓日入之山,下有蒙水。据《穆天子传》,周穆王“升于弇山”,此处文字有误。  ③荐:进。  ④日以俱来:明天一起带来。  ⑤翌(yì)日:明日。  ⑥倡:俳优,能歌善舞的人。  ⑦(qīn):通“揿”,抑下。此句是说,揿下他的头就会唱出合乎音律的歌来。  ⑧盛姬:周穆王的美人。  ⑨班输:古代巧匠公输般,参见《墨子拒楚》。  ⑩墨翟:即墨子,传说墨子做木鸢能飞。  东门贾:班输的弟子。禽滑釐:墨子的弟子。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生经》卷三《佛说国王五人经》有一故事与此极相似,移录于后:“时第二工巧者,转行至他国。应时国王喜诸技术。即以材木作机关木人,形貌端正,生人无异。衣服颜色,黠慧无比。能工歌舞,举动如人。辞言:‘我子生若干年,国中恭敬,多所馈遗。’国王闻之,命使作技。王及夫人升阁而观。作伎歌舞,若干方便,跪拜进止,胜于生人。王及夫人,欢喜无量。便角眼色视夫人。王遥见之,心怀忿怒,促敕侍者:‘斩其头来!何以眼视吾夫人?’谓有恶意,色视不疑。其父啼泣,泪出五行,长跪请命:‘吾有一子,甚重爱之,坐起进退,以解忧思;愚意不及,有是失耳。假使杀者,我共当死。唯以加哀,愿其罪亹。’时王恚甚,不肯听之。复白王言:‘若不活者,愿自手杀,勿使余人。’王便可之。则拔一肩榍,机关解落,碎散在地。王乃惊愕,吾身云何瞋于材木。此人工巧,天下无双,作此机关,三面六十节,胜于生人。即以赏赐亿万两金。即持金出,与诸兄弟,令饮食之。以偈颂曰:观此工巧者,多所而成就;机关为木人,过逾于生者。歌舞现伎乐,令尊者欢喜;得赏若干宝,谁为最第一。”

按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已可制造机器人乱真,然在古代则属幻想。佛经乃古印度传入,与《列子》成书年代大致相近,两则传说故事之间有何渊源关系?或纯属巧合,可资中印文化之比较研究。

又,此类能工巧匠传说,魏晋间已多有出现。《全晋文》卷五〇有傅玄《马先生传》云:“其后有人上百戏者,能设而不能动也。帝以问先生:‘可动否?’对曰:‘可动。’帝曰:‘其巧可益否?’曰:‘可益。’受诏作之,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设为女乐舞象,至令木人击鼓吹箫,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署,舂磨斗鸡,变巧百端。”

旧题陶潜《搜神后记》卷二云:“太兴中,衡阳区纯作鼠市:四方丈余,开四门,门有一木人。纵四五鼠于中,欲出门,木人辄以手推之。”(《太平广记》卷二二五出《晋阳秋》,文略同)

南朝梁萧绎《金楼子》卷五云:“有人以优师献周穆王,甚巧。能作木人,趋走俯仰如人。其颐,则可语;捧其手,则可舞。王与盛姬共观,木人其目,招王左右侍者。王大怒,欲诛优师。优师大怖,乃剖木以示王,皆附会革木所为,五脏完具。王大悦。乃废其肝,则目不能;废其心,则口不能语;废其脾,则手不能运。王厚赐之。”则与《偃师造人》略同而稍简。

又,晋王嘉《拾遗记》卷三所述,情节不同,然亦属机巧工匠之发明创造,文云:“时异方贡玉人、石镜,此石色白如月,照面如雪,谓之月镜。有玉人,机戾自能转动。苌弘言于王曰:‘圣德所招也。’故周人以苌弘幸媚而杀之,流血成石,或言成碧,不见其尸矣。”《太平广记》卷四〇三引《王子年拾遗》,又与此有歧异,云:“周灵王起处昆昭之台,有侍臣苌弘,巧智如流,因而得侍。长夜宴乐,或俳谐舞笑,有殊俗之伎,百戏骈列,钟石并奏。亦献异方珍宝,有如玉之人,如龙之锦;亦有如镜之石,如石之镜。此石色白如月,照面如雪,谓之月镜。玉人皆有机类,自能转动,谓之机妍。苌弘言于王曰:‘圣德所招也。’故周人以弘媚谄而卒杀之,流血成石,或言成璧,不见其尸矣。”

唐张《朝野佥载》又有《殷文亮》、《杨务廉》,皆与此相似。文云:“洛州殷文亮曾为县令,性巧好酒,刻木为人,衣以缯彩,酌酒行觞,皆有次第。又作妓女,唱歌吹笛,皆能应节。饮不尽,即木小儿不肯把;饮未竟,则木妓女歌管连催,此亦莫测其神妙也。”“将作大匠杨务廉甚有巧思,常于沁州市内刻木作僧,手执一碗,自能行乞。碗中钱满,关键忽发,自然作声云‘布施’。市人竞观,欲其作声,施者日盈数千矣。”

唐牛肃《纪闻》有《马待封》,记述此类创造更多,本书隋唐五代卷已收,可参见。

又,《陕西通志》卷六四《方伎》引《文苑汇隽》云:“偃师缚草作人,能为之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偃师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