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伯牙善鼓琴①,钟子期善听②。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③?”(卷五《汤问篇》)
①伯牙:春秋时楚国著名音乐家。姓伯,名牙。 ②钟子期:春秋时楚国著名音乐家。姓钟,名期,子是通称。 ③此句是说,伯牙一发音,钟子期就能说出他的用心,伯牙已经无处可躲藏他的声音了。
此传说较早见于《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文云:“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韩诗外传》卷九、《说苑·尊贤》所载略同。 《淮南子·说山训》又有“伯牙鼓琴,驷马仰秣”之说。谓伯牙鼓琴,马也会笑,然不见故事。 《太平御览》卷一〇引《傅子》则云:“昔者,伯牙子游于泰山之阴,逢暴雨,止于岩下,援琴而鼓之,为淋雨之音,更造《崩山》之曲。每奏,钟期辄穷其趣,曰:‘善哉,子之听也。’” 吴竞《乐府解题·伯牙操》则云:“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成连曰:‘吾师子春在海中,能移人意。’与俱往,至蓬莱山,留伯牙曰:‘此居习之,吾将迎师。’刺船而去,旬日不返。伯牙但闻水声倾洞,山林冥杳,禽鸟啼号,乃叹曰:‘吾师谓移人意者,谓此也。’援琴而歌,顿悟其妙旨。”(《说郛》卷一〇〇) 《陕西通志》卷九八《拾遗·博古》引《商州志》云:“伯牙山,州东百里,俗呼白鸦山。尝于风起云来时,隐隐闻丝弦声,觅之不得。崇祯初,好事者陟其巅,得断碣于败叶中,镌‘伯牙’二字,大如斗。意牙尝游观至止,故琴韵铿然,迄今未绝。” 又,钟子期善听,《新序·杂事第四》记述另一传说亦颇传神,云:“钟子期夜闻击磬声而悲,旦召问之曰:‘何哉?子之击磬若此之悲也!’对曰:‘臣之父杀人而不得,臣之母得而为公家隶,臣得而为公家击磬。臣不睹臣之母,三年于此矣!昨日为舍市而睹之,意欲赎之,无财,身又公家之有也。是以悲也。’钟子期曰:‘悲在心也,非在手也,非木非石也。悲于心而木石应之,以至诚故也。’” 伯牙传说代有流布。至明代,冯梦龙又据此敷衍成拟话本小说《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入《警世通言》卷一。 至今,武汉有“琴台”,相传为伯牙遗迹。浙江海盐有“闻琴村”、“伯牙台”,民间亦有传说附会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