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9月26日,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产业板块“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推介会于平遥电影宫举办,17部入围文学作品代表一一亮相,其中13部作品的作家来到活动现场,向产业代表阐述各自作品影视化的潜力。 “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产业单元于2022年第六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正式开设,由平遥国际电影展与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合作,为影视产业推荐最新的、具有改编潜力的文学作品,为文学作品提供影视化合作与孵化平台,在第六届、第七届影展上陆续推出了王安忆、刘亮程、蔡骏、田耳、笛安、郭沛文等作家的34部文学作品。 在广阔的当代艺术格局中探讨和衡量文学的创造性 在开场致辞中,推荐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谈到,“迁徙计划”是“对文学的一份特殊的肯定和激励”。推荐委员会委员不仅仅来自文学界,也包括电影艺术家,这意味着如今我们不仅仅在文学的范围里看待问题,而是将之放置到广阔的当代艺术场域去看待和衡量。在更广阔的格局中去探讨和思考,文学究竟提供了怎样创造性的因素和方法,对影视等其他艺术门类产生影响,产生效益,使之继续生长。在这个意义上,作家写作的角度、故事、语调等都变得举足轻重。“迁徙计划”如今已举办三届,成果丰硕。长期坚持下去,它既能为文学自身的发展提供一种范本,而广泛的、跨界式的艺术思维与艺术自觉,也将起到强有力的召唤作用。
推荐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致辞 推荐委员会委员、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谢飞从电影制作者的视角出发,梳理了各个年代文学与电影之间的关系。从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中国电影导演站在文学的肩头多出好作品,到第六代导演登场,文学却逐渐淡出大众视野,现实的流转令他记忆犹新。因此,当接触“迁徙计划”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发现“老老少少的作家们仍然在坚持创作”,谢飞认为这是难能可贵的,展现了文学不息的生命力。他同时强调,要改革传统电影的创作方式,融入融媒体的洪流之中,电影创作就不能只关注中短篇小说,而应适时将目光转向长篇小说,为拍出好作品探索更多可能。
推荐委员会委员、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谢飞致辞 平遥国际电影展创始人贾樟柯表示,“迁徙计划”已经走过三年,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并对今年的交流效果表示期待。
平遥国际电影展创始人贾樟柯致辞 推介会现场,作家别鸣、索耳、谢络绎、林戈声、肖勤、柠檬羽嫣、三三、包倬、索南才让、孙频、龚万莹以及多家入围作品出版社代表到场,分别从文学作品的历史性、故事张力、人物层次、人文关怀与社会价值等角度出发,以影像展示、人物扮演、对标经典影视作品等丰富的形式,深入推介各自作品。
未能亲临现场的作家莫言、葛亮等通过影像介绍作品 立足自身探索多元改编前景 本次推介中,莫言、张炜等实力作家的作品无疑备受瞩目。《鳄鱼》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从小说家到戏剧家的转型之作,这部精心打磨十余年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生动刻画出堕落官员单无惮及特定圈层内部谋利者的众生相,以“鳄鱼”象征“欲望”,融精妙的隐喻、幽默而韵味深长的对白与富于想象力的冲突设计于一体,勘探人性深处。张炜的长篇小说《去老万玉家》以风云激荡的十九世纪末为背景,讲述世家公子舒菀屏深入女匪首老万玉家的惊险奇遇,生动展现了一段少年成长史,描绘出一幅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图景。
作家们用丰富的形式推介展示作品 近年来,女性题材成为艺术创作领域的焦点,也是此次推介作品的亮点之一。70后作家张楚以其长篇小说《云落》绘制了一幅细腻的县城生活图景,写出一个普通县城女人的甜蜜与痛苦、希冀和渴望;三三的中篇悬疑小说《长河》以一起真实犯罪案件为蓝本,在“蛇蝎美人”的表象之下,挖掘出一颗复杂丰满的心;孙频的中篇小说《白貘夜行》在“挣脱与归来”的母题下,描写了四名小城女性从少女到中年的经历与情感波澜,呈现出当代小城女性在困境中的挣扎和反抗、勇气与决心;医学博士、北京三甲医院神经内科医生柠檬羽嫣根据自身求学、从业经历创作的医疗小说《柳叶刀与野玫瑰》,以一位女神经外科医生的职场成长视角,塑造出真实的医疗职业环境。 多部推介作品植根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拥有显著的地域特色与民族性。蒙古族作家索南才让的中篇小说《姐妹花商店》在跨度四十年的时空坐标轴中,围绕核心事件“草场继承与流失”,讲述了两个家庭、两代人如何度过漫长岁月中的惊变与隐痛;彝族作家包倬的小说集《沉默》通过以大凉山为蓝本虚构“阿尼卡”这一空间,来展现其地其人的精神境况,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葛亮的中篇小说《浮图》借鉴蒙太奇的叙事手法,拼绘出一位香港退休教授的半生故事,语言满载粤音闽韵,情节深扣食俗情道,为香港、广东、福建三地的文化图景作出群像写照;生于厦门鼓浪屿的青年作家龚万莹创作的《出山》中讲述了三代人与一座岛的故事,以殡葬业视角串联起时代变迁中的闽南人生活群像,将轻盈的生活与沉重的生死之问相结合,幽默与幽深同在;索耳的《细叔鱿鱼辉》则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州宵夜档反串梅艳芳而出名的市井明星“炒螺明”为原型,用闽南语、粤语方言呈现了一段跨越二十年、充满烟火气和现实感的往事;作家别鸣作为三峡移民后代,在短篇小说《双桨》中聚焦三峡人民的前尘与未来,呈现了江边人民惊心动魄的水上生活、充满烟火气与磅礴生机的生活日常。 此外,推介作品中不乏令人耳目一新的大胆尝试。吕晓宇的长篇小说《水下之人》融合侦探解谜、政治理念、科幻元素、历史解读于一体,用一本在未来偶然发现的日记串联起两个时代,在虚构的历史维度上展现21世纪世界青年的境况;林戈声的短篇小说集《纷纷水火》刻画了巨物恐惧症患者、通感少年等携带各种隐秘病症的奇特之人,用荒诞而幽默的笔触探索现代社会的隐秘病症,呈现一份当代都市的异谈集与谶言录;高建群的长篇小说《中亚往事》以中亚细亚草原宏阔的地理背景、史诗性的语言、紧凑的叙事结构,呈现了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草原英雄大传;谢络绎的短篇小说《黑蟒》塑造了一个深爱传统戏曲剧种“汉剧”的普通人在平凡生活中突然闪现的人性高光,叙事节奏明快,悬念突出。肖勤的中篇小说《海边的向日葵》讲述了一个关于救赎的悬疑推理故事,围绕两个中心人物、三个命案展开,用爱维系命案、网暴、疾病、爱情、原生家庭等现实命题,精彩复杂,斑斓悲情,在类型小说中表现亮眼。 “迁徙计划”推荐委员会代表谢飞、朱文和黄霁在现场点评中一致认为,推介会上的很多作品可以填补影视市场的空白,拓宽影视作品在人物和类型上的丰富度,有着较高的影视改编价值。“希望影视工作者能够做好‘助产士’,运用现代观众易于接受的视听手段,将这些精彩的文字作品更广泛地推向社会,让影视世界越来越繁荣”,谢飞说。 推介取得“开门红” 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产业板块“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单元17部入围文学作品均为近三年发表或出版且尚未进行任何影视化开发的作品,题材类型涵盖广泛。在本届影展的专属洽谈空间,作品代表和影视行业人士实现了“一对一”的洽谈交流,有效推进产业项目孵化。目前,入围文学作品的线上预约洽谈正在进行中。 随着这项合作日臻成熟,“迁徙计划”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前两届“迁徙计划”促成了《蹦极》《燕食记》《刹那》3部作品与相关影视公司签约,多部作品进入影视化流程。今年入围作品一公布,就已经开始有影视公司与作家或项目版权方接触。 截至目前,本届电影展上,已有肖勤的《海边的向日葵》与佳平影业达成影视版权合作签约,可谓“开门红”。期待有更多优秀文学作品与影视产业“心心相印”“双向奔赴”,让文学这只“飞鸟”找到美丽的“影视栖息地”。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杜 佳 摄影:杜佳)
[tr][/t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