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用针之服,必有法则焉,今何法何则?
歧伯对曰:法则天地,合以天光。
帝曰:愿卒闻之。
歧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
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沈凝则难泻,沈则难行。
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
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
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
故日:月生而泻,是谓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沈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
帝曰:星辰八正何候?
歧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
八正者,所以候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也。
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八正之虚邪,避之勿犯。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气至骨,入则伤五藏,工候救之,弗能伤也,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
帝曰:善。
其法星辰者,余闻之矣,愿闻法往古者?
歧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针经也。验于来今者,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四时气之浮沈,而调之于身,观其立有验也。
观于冥冥者,言形气荣卫之不形于外,而工独知之,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四时气之浮沈,参伍相合而调之,工常先见之,然而不形于外,故曰观于冥冥焉。
通于无穷者,可以传于后世也。是故,工之所以异也,然而不形见于外,故俱不能见也。视之无形,尝之无味,故谓冥冥,若神仿佛。
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
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其风,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见其形。
上工救其萌牙,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
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败之也,知其所在者,知诊三部九候之病脉处而治之。
故曰守其门户焉,莫知其情而见邪形也。
帝曰:余闻补泻,未得其意?
歧伯曰:泻必用方。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内针,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乃复候其方呼而徐引针,故曰泻必用方,其气而行焉。补必用员,员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荣,复以吸排针也。故员与方,非针也。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帝曰:妙乎哉论也。合人形于阴阳四时,虚实之应,冥冥之期,其非夫子孰能通之。然夫子数言形与神,何谓形,何谓神,愿卒闻之?
歧伯曰:请言形,形乎形,目冥冥,问其病由,索之于经,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情,故曰形。
帝曰:何谓神?
歧伯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三部九候为之原,九针之论,不必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