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革、左五营同李自成部义军的联合作战和攻克汝宁
明末农民战争史
第七节 革、左五营同李自成部义军的联合作战和攻克汝宁
作者:顾诚  |  字数:2791  |  更新时间:2023-12-08 11:35:54

  崇祯十年以后,活动在中原地区的各支义军经历了一个时分时合的过程。后来,一部分集中在湖北郧阳、襄阳附近,形成了以张献忠、罗汝才为核心的集团;另一部分活动于安徽、河南、湖北三省的交界地区,最后形成了以老回回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治世王刘希尧、争世王蔺养成五营联合作战的比较稳定的集团,这就是所谓“革、左五营”。

  革、左五营的实力相当可观,当时任明朝安、庐、池,太巡抚(简称皖抚)的郑二阳在奏疏中说过,“革、左之狡横不下于献、操,善战者不止数万。”他们主要是依托大别山脉(史称英霍山区)开展斗争。这里形势险要,且在战略上占有重要地位:东面对明王朝的陪都南京构成威胁,东北方向则是凤阳皇陵,西面同张献忠、罗汝才等部义军相距不远,可以收到相互呼应的效果。五营作战机动灵活,使官军常常处于被动。史载:“回、革善购土人为间谍,星卜市贩之流多为所用。官兵多则窜伏,少则迎敌。搜山清野则突出郊关,及列阵平原又负险深箐。贼为主,兵反为客,是以多败。”明廷为了保卫南京和凤阳、泗州祖陵,指定朱大典、史可法等人集结军队加意防守。这就牵制了官军的力量,客观上对其他各支义军是个有力的支援。

  崇祯十三年冬,当杨嗣昌集中兵力追击张献忠、罗汝才等部义军的时候,朝廷拿不出足够的兵力来对付革、左五营。明监军道杨卓然就亲自跑到潜山、太湖山区,面见五营领袖,企图以口舌之功诱使他们接受朝廷的招降。五营领袖回答说:“吾等皆有绝世之才,朝廷无所用,余故皆因饥荒为盗。若国家处置得宜,焉知不可为忠义之士乎?且吾闻刘国能、李万庆十余营前后归诚,为国家效死,戮力行间,顾余独不能乎?但吾众且十万余,置之何地?而主之何人?饷从何出?而以何等官爵待吾也?”杨卓然答应一面转报朝廷,一面指定黄州府属山区为革、左五营的安插地,以蕲水(今湖北省浠水县)、广济、蕲州加派的新饷给之,号曰“新民”。双方一度暂时停止了军事行动。

  到崇祯十四年,明廷因种种顾忌,在招安问题上犹豫不决;李自成和张献忠部义军又在这年初取得了攻克洛阳、襄阳的惊人战果,农民战争业已转入高潮。革、左五营领袖才又重整旗鼓,开始了主动出击。《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十四说:“革、左称降,劫掠自如。杨卓然每掩覆之以自解。及襄阳、洛阳皆破,闯、献并横,革、左大肆攻剽。诏谕兵部:革、左肆毒,扫荡无期,必分地责成,庶克底定。今命刘元斌扼光山、固始,卢九德控潜山、太湖,宋一鹤截蕲州、黄州,郑二阳驻庐州,牟文绶防凤阳、泗州,钱中选护承天,张懋爵往来颍州、寿州、亳州、宿州稽核功罪,杨卓然赞画搜剿,朱大典进总督,节制各路抚镇等官进兵英山、霍山,专理督剿。”

  崇祯十五年,革、左五营一度向东进军,连克巢县、含山、全椒等县,兵锋直指南京。后来又同张献忠部义军配合,攻取六安、霍丘、无为、庐州等府州县。明安庐巡抚郑二阳、凤阳总督高斗光因此被革职逮问。这年十月,李自成和罗汝才联军粉碎了孙传庭的进攻之后,已经在河南站稳了脚跟。革、左五营乃决定离开安徽,北上河南同李自成、罗汝才联营。史籍中保存了五营移往河南时的一些情况,如《新蔡县志》记载:革里眼“引兵数万来投闯贼,经蔡城北,甲兵精骁,自卯至酉,行营未尽。”《沈丘县志》也说:“十月初三日,流寇老回回、左髻王、格料雁、一斗谷等由固始、新蔡而来,如风雨骤至。”这些描述说明五营的兵力是相当雄厚的。他们来到河南同李自成、罗汝才部汇合,是明末农民战争中各支义军由分散作战,走向统一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粉碎孙传庭部的进剿以后,李自成等人曾经准备乘胜尾追,夺取陕西。革里眼贺一龙却提出,汝宁的兵马还很多,不可轻视。李自成也“恐诸军议其后”,于是决策向汝宁进兵。闰十一月初七日,李自成、罗汝才、革、左五营分道由上蔡、舞阳向汝宁进发。十三日,义军完成了对汝宁的包围,开始攻城。杨文岳以保定兵守西城,监军孔贞会以四川兵守东城。明崇王朱由樻知道起义军势大难守,唯恐落到福王和唐王的下场,主张开门投降,被杨文岳阻止。十四日,起义军战士用门板遮蔽矢石,直逼城下,四面立云梯如墙,一鼓百道并进,攻克了汝宁府城。明保定总督杨文岳、监军孔贞会都当了俘虏。李自成亲自审问杨文岳,杨坚持反动立场,破口大骂。自成大怒,命人缚至城南三里店用火炮轰毙。明崇王朱由樻及他的弟弟河阳王朱由材、世子朱慈辉投降。自成封朱由樻为襄阳伯,不久,连同他的亲属一起处死于河南泌阳。

  这样,从崇祯十三年秋季李自成起义军进入河南到十五年闰十一月,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义军不仅基本上扫灭了河南境内的官军(明政府所能控制的地方只剩下黄河以北的怀庆、卫辉、彰德三府和豫东少数州县),而且多次粉碎了明廷调来的精锐援军,从而为尔后彻底推翻明王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战果是极其辉煌的。

  汝宁战役之后,起义军确立了对河南大面积土地的有效控制,在政策上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开始了“守土不流”的新阶段。主要表现在:一、义军对占领地区不再弃而不守,而是留下一部分军队驻守和屯田,同时派设地方行政官员。二、在流动作战阶段,起义军将士的家属随军行动,给作战带来一定困难;这时开始把家属留在某些城镇,从而提高了义军的作战能力,也加强了它的正规化。三、在知识分子的问题上,过去只需要为数不多的文人充当顾问、军师,参与谋划和办理文书事宜;建立地方政权以后则需要大批有文化的人充当官吏。有的史料说,李自成在河南时已举行了科举,“自水渰汴梁,援兵覆没于朱仙镇,乃蓄大志,假仁义愚天下,禁杀掠,谕民归业,选士用人,……先期榜示曰:‘有不预试者屠其家。’不得已皆出。试之日,有愤激为文大骂者,有感伤为文痛哭者,有畏祸勉应故不成章者。自成怒曰:‘我剪尔辈如刈草,但我方施仁义,且杀之不武。只杀其骂与哭者,其故不成章者皆裁去耳鼻,俟一统开科禁锢终身。’”从几个月以后,李自成在湖北襄阳、荆州、承天,德安四府派设的地方官员有许多是河南籍的举人、生员来看,可以证明义军领导人在河南时已经注意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四,随着守土政策的提上日程,许多新的问题都迎面而来,如恢复社会生产和解决农民生活问题,政府和军队的经费与粮饷问题,等等。从有限的材料当中可以看出,李自成等起义军领导人在这些方面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只是事属草创,难以划一。“守土不流”局面的出现,是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改变的结果,不能单纯地归结为义军领导人在政策上的变化。历史早已证明,当客观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即使在理论上设想出最完美的政策,也只能是无济于事的空谈。上面我们已经指出,早在崇祯十四年正月,李自成攻克洛阳时就“置官留银”,募兵设守,结果碰了钉子。这以后总结教训,改为破城下邑拆毁城墙的策略,使义军在最大限度内发挥了运动战的威力。军事上的一连串重大胜利,创造了建立地方政权的可能性,义军领导人不失时宜地抓住了这种时机,从崇祯十五年底开始在河南派设地方官员,为此后不久襄阳政权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共1章·本卷共750
第一章 明末农民战争的背景共7章·本卷共15142
第二章 明末农民战争的爆发共4章·本卷共8892
第三章 起义初期明政府的对策和义军主力转入山西共4章·本卷共12028
第四章 起义中期的千里转战共7章·本卷共15429
第五章 明末农民战争一度转入低潮共4章·本卷共11481
第六章 张献忠、罗汝才重举义旗和杨嗣昌督师的惨败共6章·本卷共9946
第七章 李自成起义军在河南的大发展共8章·本卷共21230
第八章 李自成起义军南下湖广和襄阳政权的建立共3章·本卷共9821
第九章 张献忠起义军的进军湖广、江西共4章·本卷共7912
第十章 孙传庭部的覆灭和李自成西安建国共8章·本卷共18810
第十一章 明廷在覆灭前的挣扎共4章·本卷共6671
第十二章 明王朝的覆亡和山海关之战共4章·本卷共19027
第十三章 大顺政权的失败共6章·本卷共13991
第十四章 大西军在四川共4章·本卷共15670
第十五章 弘光政权的覆亡和南方的阶级斗争形势共4章·本卷共12504
附录共4章·本卷共26920

设置

阅读背景
字体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