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谷城、房县“受抚”的透视
明末农民战争史
第四节 谷城、房县“受抚”的透视
作者:顾诚  |  字数:2547  |  更新时间:2023-12-08 08:53:21

  崇祯十一年到十二年,起义军的各部首领当中,被官军貌似强大的力量所吓倒,受明廷的引诱而堕入投降“受抚”骗局的人很不少。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能仅从形式上看问题,以为凡是接受“招抚”的就都属于背叛之列。实际情况是很复杂的,要作出正确的评判必须认真地考察这些首领人物在“受抚”期间的表现。

  张献忠、罗汝才都是明末农民战争中的著名领袖,在“受抚”以后不久又重新起义,为推翻明王朝的反动统治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对他们在湖北谷城和房县“受抚”的情况更有必要进行仔细的分析。

  先来看张献忠“受抚”期间的表现。

  张献忠“受抚”以后,曾经接受了明政府授予的副将箚付,领取了一些粮饷。在同明政府官僚的接触中他也尽可能遵守明朝官场的惯例。根据可靠记载,张献忠曾到沔阳港拜见总理熊文灿;明湖北巡按御史林铭球来到谷城时,张献忠也跪拜如仪。但这些都属于表面的形式,实际上张献忠在谷城始终保持了农民起义军的独立性。他虽然伸手向明政府要粮饷,却不接受明政府调他去镇压其他农民军的命令,也不接受改编或遣散。据明朝湖广按察使同佥事王瑞栴当时的一件文书说,崇祯十一年“五六月,忽十闯天七八股尽奔唐、邓间,距襄不二百里遥”,熊文灿等人“勉献忠提兵征剿,给以资粮,督以监军”。张献忠却一味推托,“口然而心未必然,今日然而明日未必然,终不肯出门半步也。”“近七月初九日,献忠复投一揭,即欲连请七、八、九三月之粮,以养其一万一千之兵;如无粮则于湖广所属每府量给银二万以赡众口”,故意给明政府出难题。表面上他同明朝地方官员和当地乡绅时有礼节上的往还,内心里却处处戒备,保持着高度警惕。他在“受抚”的掩护下做了许多重新起义的准备工作。

  在军事上,张献忠起义军在“受抚”期间仍然“人不散队,械不去身”公全集》卷四;又见康熙《河间府志》卷二一,《文翰》;康熙《吴桥县志》卷七,《艺文》。">,并且不断操练士马,保持着临战体制。“又每日置造战船,已积至百有余号,及打造极精军器。”“买马制器,日夜整办,惟恐不及。”正如当时一个明朝官僚所说,张献忠“受抚”并没有“解散徒党,卖剑卖刀,安意耕耘。”

  在经济上,张献忠在谷城实行过屯田,“取民间有主之腴田而耕。”他勒令当地地主把收来的租子交充军粮,“差马兵手持张副总票(张献忠接受了明朝副将箚付,副将即副总兵,亦可称副总),四出于光(化)、谷(城)、襄(阳)、枣(阳)之间,迫分秋粮。”“初犹每石分六斗,后则全掠之矣。”他还改谷城王家河为太平镇,在镇上设立关卡,往来货物一律征收一半,充作养兵费用。又“于湖广襄阳、枣阳等地方与小民平买平卖。”,不仅保护了民间贸易,还为起义军获得了必要的物资装备。

  张献忠招揽了一批地主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作为参谋人员,帮助策划军机进止。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湖北应城县生员潘独鳌和谷城的徐以显、王秉真。这些人大抵是在明王朝统治下感到受压抑而参加起义军的。如潘独鳌就是因同本县乡绅争夺田产,败讼后愤愤不平才投入张献忠队伍的。不管他们参加义军的背景如何,但当时在政治态度上是倾向农民军的,也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据说徐以显就曾给张献忠讲解《孙吴兵法》,帮助义军制造三眼枪、狼牙棒、埋伏连弩,指导布设团营方阵、左右营诸法。“献忠大欢乐之,颇用其计谋。”

  这些事实说明,张献忠的谷城“受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权宜之计。而明政府官员的举措又不断使矛盾激化。总理熊文灿在担任福建巡抚和两广总督时,通过招降“海盗”勒索到大批财宝。张献忠受抚以后,他又故伎重演,贪求无厌,“责赂黄金蹏褭千,珠琲盈斗,他瓖货累万万。”张献忠对部下笑道:“这是把我当作郑芝龙了。”他已经看清楚,除非自己也同流合污,否则是无法满足熊文灿等人无穷欲壑的。明政府官僚不仅是勒索财货,一些对起义军怀着疯狂仇恨心理的人,还一再秘密策划并向朝廷建议,趁张献忠部屯扎谷城的机会,调集重兵加以歼灭。明谷城知县阮之钿竟准备用下毒的办法谋害张献忠。地主阶级把已经“受抚”了的张献忠看成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从反面证明了张献忠在受抚期间并没有放弃农民革命的立场。

  再看罗汝才房县“受抚”的情况,史籍记载,罗汝才“受抚”后,“文灿会诸将大宴汝才等及所部于迎恩宫署,供费不赀。奏授汝才游击,分驻之于上庸、房、竹溪、保康。自言不愿受官领粮,愿为山农,耕稼自赡。而潜与献贼相应。”“文灿檄令解散诸众,简骁壮从征立功。汝才不听。”明政府郧阳抚治戴东星在奏疏中说:“曹操就抚,分插其众于房、竹诸邑。乃不从解散之令。且曰‘愿为百姓耕田’,此目前盗铃之说耳。”又说,“罗汝才诡占屯部,未尝放兵作田,此带刀以耘,一有勃稽,即挺而起耳。”所以他极力主张乘机剿杀,“以臣愚计之,贼散则难追,合则易殄。今犹槛羊阱兽,围聚于二三百里之中,幸命理臣率邬郢之卒,督臣扫关陇之兵,乘其不意,衔枚疾至,打张燕于黑山,烧曹操于赤壁,岂不快哉!”只是由于明廷当时“兵马俱以边警尽撤,仅有步兵数千,断非胜敌之着”,才勉强维持着抚局。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反动势力对于人民的民主势力的原则,是能够消灭者一定消灭之,暂时不能消灭者准备将来消灭之。”明朝廷何尝不想利用张献忠、罗汝才等部在一个狭小的地方居而不流的形势,来个一网打尽,仅仅是因为满洲贵族军队拖住了它的手脚,实在无暇他顾,才只好俟诸来日。

  从当时明政府房县知县郝景春留下的禀帖来看,罗汝才“受抚”时同当地官府订立了“无相侵害之盟约”,但他对总理熊文灿颁布的条约却“实款款违悖”。罗汝才在“受抚”期间都干了些什么呢?据郝景春的报告是,“近各贼于初一日分派地土,将房县十五乡民居、民田公然视为己物,屯粮积草,为图储裕饷之计。”对附近穷苦百姓还“给予本钱,令做生意。”这就很自然地受到当地群众的支持,出现“竞相信从”,“相率投入各营”的场面。郝景春明确地指出,罗汝才的受抚是假抚,“从此假抚之后,斗大房城已是若辈囊中之物,直待时以收之耳。”

  事实说明,罗汝才在“受抚”期间拒绝接受明政府的官职,不要粮饷,不放下武器,既不听从明政府的调遣,也不允许明朝官僚干预义军的内部事务。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没收了地主的田产,实行屯种积累粮草,招纳贫苦群众参加起义军,在人力和物力上为重新起义作了必要的准备。这就充分证明罗汝才在受抚期间没有放弃农民革命的立场。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共1章·本卷共750
第一章 明末农民战争的背景共7章·本卷共15142
第二章 明末农民战争的爆发共4章·本卷共8892
第三章 起义初期明政府的对策和义军主力转入山西共4章·本卷共12028
第四章 起义中期的千里转战共7章·本卷共15429
第五章 明末农民战争一度转入低潮共4章·本卷共11481
第六章 张献忠、罗汝才重举义旗和杨嗣昌督师的惨败共6章·本卷共9946
第七章 李自成起义军在河南的大发展共8章·本卷共21230
第八章 李自成起义军南下湖广和襄阳政权的建立共3章·本卷共9821
第九章 张献忠起义军的进军湖广、江西共4章·本卷共7912
第十章 孙传庭部的覆灭和李自成西安建国共8章·本卷共18810
第十一章 明廷在覆灭前的挣扎共4章·本卷共6671
第十二章 明王朝的覆亡和山海关之战共4章·本卷共19027
第十三章 大顺政权的失败共6章·本卷共13991
第十四章 大西军在四川共4章·本卷共15670
第十五章 弘光政权的覆亡和南方的阶级斗争形势共4章·本卷共12504
附录共4章·本卷共26920

设置

阅读背景
字体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