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 进入2021年,国家全面实施长江 “十年禁鱼禁捕”计划,如果穿越到850年前的宋代,那时的长江有哪些鱼类和水生动物资源呢?南宋诗人陆游给出了答案,他还是第一个以日记的形式记载“武昌鱼”的诗人。 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70),陆游被朝廷任命为夔州(今重庆奉节)通判,就是知州的副手。当年闰5月,陆游由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起程,乘船由运河转到长江水路前往夔州上任。历时五个多月时间到达夔州任所。一路上陆游坚持写日记,就是著名的《入蜀记》,记载了他的所见所闻和游历感慨,其中多处记载了他关于长江流域鱼类和水陆鸟类动物的发现。 陆游一生喜欢养鱼、钓鱼,这次漫长的水上旅途,他一有发现就立即予以记载。《入蜀记》第一次出现长江鱼类的记载,是在这年7月,陆游的船行驶到今安徽当涂县境时,他写道:“州(当时为太平州管辖)正据姑孰溪北,土人但谓之姑溪,水色正绿,而澄潋如镜,纤鳞往来可数。”姑孰溪为水阳江入长江的部分,纤鳞即指鲫鱼、鲦鱼,因鱼鳞细小故名纤鳞。 接着,在芜湖以下长江王敦城段,见到“城并大江,气象宏敞。邑出绿毛龟,就船卖者,不可胜数。”说明当时长江里有绿毛龟。过三山矶时,陆游又看到:“江中江豚数十出没,色或黑或黄。”江豚,体形似鱼,最长的能长到1.6米。全身灰黑色。常见于长江口,有时溯江直达宜昌,洞庭湖也曾发现。它们溯游到这里时,恰巧就被陆游看到了。 再过几日,陆游在九华山附近的海根港(今安徽贵池县江段名),见到“巨鱼十数,色苍白,大如黄犊,出没水中,每出,水辄激起,沸白成浪,真壮观也。”根据陆游的记载来看,这应该是中华鲟,因为中华鲟最大体长可达三米多,青黄色,腹白色,的确像陆游所看到的“黄犊”。 7月底,在过马当(今江西彭泽县江段山名)狮子矶时,陆游看到:“忽有大鱼正绿,腹下赤如丹,跃起柂旁,高三尺许,人皆异之。”根据这个记载分析,这种大鱼当属青鱼或鱤鱼。前者青黑色,后者青黄色,这种鱼能跳,最重长到百斤以上。 8月,陆游船泊蕲州刘官矶时:“晚,观大鼋浮沉水中。”鼋主要栖息于内陆的淡水河流和溪流中,喜欢栖息在水底。白天隐于水中,夜间在浅滩处觅食。所以,陆游晚观大鼋,这时它们正在觅食。 8月底,陆游路过鄂州时,“过谢家矶、金鸡洑。矶不甚高,而石皆横裂,如累层甓。得缩颈鯿鱼,重十斤。”这里的鳊鱼,就是今天大名鼎鼎产自长江水域的“武昌鱼”。武昌鱼,俗称团头鲂、缩项鳊。据《武昌县志》载:鲂,即鳊鱼,又称缩项鳊,产樊口者甲天下。从陆游的记载来看,当时他正路过鄂州,鄂州古称武昌。而且捉到的这条武昌鱼特别大,重达十斤,今天看来也不小了,因为据记载,武昌鱼最大的也就不到十斤,可见当时长江的生态环境适合此类鱼生长。 陆游接着记载:“洑中有聚落,如小县。出鲟鱼,居民率以卖鮓为业。”这次,陆游专门记载看到的是鲟鱼,说明他看得很清楚,而长江里的鲟鱼就是中华鲟。陆游两次看到鲟鱼,可见在宋代时长江中华鲟已经很常见了。 不仅是鱼类,陆游《入蜀记》还记载了大量的长江沿岸鸟类和野生动物。8月初,陆游船过江州彭泽县澎浪矶,他去澎浪庙参观。“方立庙门,有俊鹘搏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这里记载的应该是秃鹰。 8月中旬,陆游“过新野夹,有石濑茂林,始闻秋莺。”这里记载的莺,别称黄鹂、黄鸟、仓庚、青鸟等。待入9月,陆游船过潜军港:“舟行,望西南一角,水与天接。……有水禽双浮江中,色白,类鹅而大,楚人谓之天鹅,飞骞绝高,有弋得者,味甚美,或曰即鹄也。”“过白湖,渺然无津,抛江至升子铺。有天鹅数百,翔泳水际。”其间,陆游“泊弥节亭。驯鸥低飞往来,竟日不去”。这里记载的是江鸥,形色像白鸽或小白鸡,性凶猛,长腿长嘴,脚趾间有蹼,善游水。喜成群飞翔,3月份产卵。 |